当健康遭遇失眠
时间:2018-04-24 来源:
南阳医专一附院
生活中,有不少朋友会发现自己经常出现失眠、多梦,有时候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情绪起伏较大,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患了失眠症。失眠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那失眠是怎样引起的,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天,神经内科三病区的邓倩主任,在内科一号楼一楼会议室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关于失眠那些事”。邓主任以今年的睡眠日主题“规律作息,健康睡眠”为主线,详细地进行了健康睡眠知识的讲解,以期引起大众对健康睡眠的重视。
失眠是患者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意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
2、睡眠持续障碍(整夜转醒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
3、早醒;
4、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少于6h);
5、伴有日间功能障碍。譬如第二天醒后感觉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下降;情绪波动或容易激惹;白天昏昏欲睡;兴趣、精力减退;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白天容易出现紧张、头痛、头晕等不适现象,或出现一些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
曾经有研究机构对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天津6大城市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普通成年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者比例高达57%, 其中53%的失眠者症状超过1年。由此可见,失眠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发生率很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人群也随之逐年增加。
众所周知,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活动,是维系人类健康的保证。睡眠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人类一生当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缺乏对人体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正常社会功能(如考试、 比赛 、学习、工作、社交等);引起头痛及智力、记忆力减退,情绪异常;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加重或促发认知功能障碍 (如;痴呆等);如果在青少年期睡眠缺乏,则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另外,还可促发或加重躯体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心力衰竭、焦虑以及抑郁症等。同时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人们常说:车祸猛于虎,很多交通事故跟司机疲劳驾驶有关。
失眠的病因复杂,一方面与自身的易感素质有关,包括性别、年龄、个性和遗传素质等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外界的特定条件如生活质量、经济条件、人际关系、睡眠环境等有关。总的来说,影响失眠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造成失眠的内因即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这除了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后天生活事件、素质教育等的影响.这类患者心理上不成熟,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疲劳等感觉,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抑郁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稍有精神压力就表现出躯体不适,如头痛、胸闷、心跳、气促等症状,这类人群往往难以适应社会,有不安全感,且对周围事物过于敏感,对他人的看法过分介意,因而常被一些事情所困扰而烦恼,内心无法保持平静。造成失眠的外在因素有二个方面,其一是心理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变革的步子越迈越大,竞争的剧烈程度也愈演愈烈,无论处于哪一阶层的人士都面临着转岗、下岗、竟争上岗的压力。此外,升学考试的压力、婚恋家庭的矛盾、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人们忙于工作,忽视了适当的体能锻炼和娱乐活动等等,这些都使人们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自我危机感和紧迫感,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疏泄与调节,长此下去,一些心理素质较弱的人将会出现持久的焦虑、抑郁、紧张情绪,从而引起人睡困难、早醒、多梦等睡眠障碍,若患者采取以过度的烟、酒、咖啡等来缓解内心的空虚与烦闷,或期望以此来提神醒脑,则会更加重了失眠的严重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症状持续存在。 其二,对于本身患有躯体疾病的失眠患者,原发病的影响也值得重视.如慢性消化道疾病、冠心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糖尿病等躯体疾病的患者,由于缺乏对所患疾病的正确认识,过分强调自己是病人的角色,或因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须长期服药治疗,故认为自己是“废人”,不但未能完成本职工作,还使家庭开支增大,连累家人受苦,出现价值观念下降,悲观厌世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使躯体症状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更加重或泛化,从而引起失眠,甚至抑郁。
失眠的治疗包括2方面: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失眠的治疗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非药物治疗能避免失眠加重,转为慢性、顽固性失眠,也往往可以减少安眠药剂量,甚至停用安眠药。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基础是睡眠卫生教育。主要是给失眠者介绍一些睡眠健康知识,它涉及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如饮食、活动、饮酒此外还有噪音、光线等。还涉及年龄与睡眠的关系。内容主要包括:
1、在上床人睡前4一6h不要服用含咖啡因或尼古丁类的食物或药物。
2、上床前戒酒。
3、上床人睡前避免过饱、高脂蛋白饮食和饮液体过多;睡眠前5一6h锻炼,减少白日睡觉时间和在床上的时间。
4、上床前不做剧烈运动,睡眠期间噪音、光线、温度等都应降到醉低或适宜的状态。在睡眠的准备和习惯方面还要注意以下禁忌:(l)睡前情绪激动。(2)睡前用脑过度。(3)睡前说话。
药物治疗包括:
1、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非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
3、中成药。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或预防失眠的发生?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照睡眠的自然规律,养成早晨定时起床,晚上定时就寝的习惯。
2、每天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但不宜在临睡行进行,每天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
3、避免卧室内有噪音。
4、卧室里光线温和,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普通以20℃为宜。
5、睡前不要过饥过饱。饮食上可多吃些葵花子、大枣、蜂蜜、小米、牛奶等;晚上可饮小米、莲子、红枣、百合粥;中午过后尽量不饮用茶叶、咖啡、可乐;睡前不要过度饮酒;饥饿会影响睡眠,睡前喝杯热牛奶能协助入睡。
6、睡前放松思想。心情烦乱而不能入睡时,不要久久在床上躺卧,能够开灯做些事情,待有倦意时重新入睡。
7、所谓白日少睡,增加活动:老年人退休后白日活动减少,日间睡眠时间延长而夜间睡眠时间缩短。由于白日活动不足,常常影响夜间睡眠质量,表现为睡眠变浅、易醒、早醒,而到了白日却感到昏昏欲睡。因此,老年人要尽量坚持白日清醒状态,以保证夜间高质量睡眠。当然,并不是不要白日的少睡,在下午1、2点有睡意时,可很自然地少睡片刻,15-30分钟即可。睡前洗洗、少看电视:老年人喜爱看电视,但在晚上不可看得太晚,睡得太迟。千万不要躺在沙发上一直看到“晚安”才洗洗睡觉,这样容易造成睡眠质量降低,甚至失眠。(神经内科三病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