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头明月上 此夕又秋分
屋头明月上,
此夕又秋分!
秋分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在民间,有着“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的说法,秋分起,气候逐渐变凉,此时正式入秋,空气也开始变得干燥起来。秋分时节,养生最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秋分养生,注意“四防”!
1、防秋燥
常言道:“燥主秋令”,秋季降雨减少,气候比较干燥,此时容易出现秋燥等现象,比如口舌干燥、喉咙痛、皮肤干裂等症状。另外,秋燥极易伤肺,所以在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燥食物为主,比如百合、木耳、枸杞、莲藕等新鲜果蔬与食物。
2、防秋乏
秋风肃杀,头晕的病人可能会增多。秋天属于金的季节,金来了就克木,如果是自身肝阳亢的病人,高血压的病人,可能头晕的发生率会多,尤其是血压控制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出现那种头晕的情况。秋分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很多人会感到精神低迷,四肢无力,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散步,登高等秋季运动,帮忙缓解精神疲乏,促进我们的血液流动。
3、防秋凉
民间有着“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进入秋分时节,“秋老虎”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小,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虽说要秋冻,但更要注意保暖,防止秋凉,预防寒气入侵,保证身体健康,小心着凉这一点十分重要。
4、防秋郁
俗话说“伤春悲秋”,这个节气更容易触发抑郁情绪,尤其是中老年人。若是不注意精神养生,身体就容易出毛病。此时精神调护十分重要,应保持神志安宁,培养乐观情绪。若是情绪低落,可出门晒晒太阳调整心情,或者适当饮用一些绿茶、咖啡、巧克力等以此来舒缓情绪。
秋分养生,注意“四补”
1、百合
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
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2、大枣
据中医专家讲,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3、红薯
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4、枸杞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秋分养生,两大平衡“秘诀”秋分意味着已经正式进入到了秋季,在这个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养生要注重阴阳平衡的规律,要使我们的机体保持“阴平阳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人体的阴阳平衡,切记不可出现偏颇。
秋分养生,注意饮食平衡
一、饮食宜阴平阳秘,忌辛辣油腻人体的饮食也得遵循阴阳平衡,一般来说会有宜和忌,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有着不同的宜忌。老年人还有发育中的儿童,都不宜过分进补,清淡饮食为佳,不可辛辣油腻。
二、养生重阴阳平衡进入秋季,会产生秋燥的现象,秋风袭来,还会有凉燥的现象。为了防止这些情况,得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我们的免疫力。最重要的,秋分对于艾灸一定要重视起来,比如说督脉,包括我们的肺瑜、大肠瑜、肾瑜、大椎。
秋分是一年中一个特殊的日子,南阳医专一附院提醒大家顺应节气变化,调整自己的养生方式,也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更好的状态。
电话:0377-63328310 急救电话:0377-63152222
门诊办电话:0377-63328323 投诉电话:0377-63328239
网站管理电话:0377-63328055
投诉邮箱:yhb8239@163.com
网址:http://www.nyyfy.com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车站南路46号(中州路与车站路交叉口)
关注我们
南阳政务app
2008-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豫卫网审【2015】第009号